“基建狂魔”再度穿越无人区!究竟多厉害?

今天,基建狂魔新疆尉(yù)犁至且末公路——尉且公路 正式通车。再度
它是无人目前世界上流动沙丘分布最广、施工条件最恶劣、区究施工难度最大的竟多沙漠公路。中国建设者如何在无水、厉害无电、基建狂魔无信号 的再度地方建公路的?五年时间里,建设者们都克服了哪些困难和挑战?无人一起来看↓
首道难关:沙山、盆地
“40多台推土机推了150天”
尉且公路连接尉犁县和且末县,区究位于天山南坡与阿尔金山北麓之间的竟多塔里木盆地,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厉害
公路全长334公里,基建狂魔沙漠段长就有307公里,再度途经区域高大的无人沙山达30多座 ,是继轮台—民丰、阿克苏—阿拉尔—和田两条沙漠公路之后,第三条穿越“死亡之海”的公路。
在沙漠中建公路,最大的挑战就是沙。
项目负责人表示,自己“从未见过这么大的沙包” :“我们施工人员吃住都在现场,驾驶着40多台大功率履带式推土机整整推了150天,才彻底把这座山‘削平’, 仅这个沙山的挖方量就高达150万方,占整个工程挖方量的八分之一。”
第二道难关:酷热、少雨
“地表接近70摄氏度,甚至能煎熟鸡蛋”
塔克拉玛干沙漠全年平均降水不超过100毫米,而平均蒸发量却高达2500—3400毫米。 工作人员称,酷热是建设团队面临的第二道考验。
“塔克拉玛干沙漠夏季温度非常高,有40多度,地表温度接近70摄氏度。 在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滚烫的流沙可以煎熟鸡蛋。为防止中暑,现场作业人员平均每人每天要喝掉8—10升水。 但取水也很费劲,主要是从沙漠外面往里运输,离施工地最近的取水点往返一次也要250多公里。”
400多名工人、700多天
一锹一锹、一脚一脚踩出“中国魔方”
在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修公路,光靠吃苦耐劳还不够,关键是要解决好防沙固沙难题。
那么,怎样保护公路免遭黄沙掩埋?建设者采用了“中国魔方”,体现中国智慧的“草方格”技术。
据介绍,“草方格”就是用芦苇材料在流动沙丘上扎设成方格状的挡风墙,通过让地面变粗糙,减小风力,阻挡流沙。
项目负责人表示,在起伏不平的沙地施工,机械化派不上用场↓↓↓
首先要人工将每捆70公斤的芦苇扛进沙漠,运送到指定位置后在沙丘上划好施工方格网线;
再将修剪整齐的芦苇横放在方格线上,用铁锹将芦苇从中间嵌入沙中,使草的两端翘起,露出地面高度约20—25厘米;
之后再用沙子牢固根基,最终形成长宽各1米的方格。
“尉且公路5800多万平的草方格就是靠400多名作业工人,用了700多天时间一锹一锹插下去、一脚一脚踩出来的。”
一条路带动地区致富
尉且公路是新疆的第三条沙漠公路,它的通车将极大方便尉犁县和且末县群众的出行,改善当地销售难的状况。
此外,尉且公路穿越区域为塔里木盆地石油地质蕴藏富集带,这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运输等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推动南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世界最长沙漠高速公路——京新高速公路
中国建设者一直在不断创造世界奇迹。2021年6月30日通车的京新高速,堪称世界最长沙漠高速公路。
京新高速是一条连接北京—乌鲁木齐的高速公路,出北京,过河北、山西,穿内蒙古、甘肃,抵新疆。其中穿越戈壁、荒漠地区,自然条件极其恶劣,内蒙古境内更是有近500公里路段穿越无人区。 然而,严苛的条件难不倒坚毅的中国基建人,百年通疆大道之梦终于实现。
▌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ID:cctvnewscenter)
总台央广记者/郭淼 蒋雪娇
相关文章
“第二支箭”继续发力 万科拟报送280亿元储架式注册发行计划
转自:上海证券报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范子萌)“第二支箭”继续发力,进展持续落地。近日,股份有限公司向交易商协会表达了280亿元储架式注册发行意向,待履行内部股东大会决策程序后正式报送;同时,金地集2025-07-05- 兰格钢铁网1. 全国钢材社会库存连续7周下降,建材库存下降速度有所放缓,板材库存下降速度略有放缓目前全国钢材社会库存连续7周下降。据兰格钢铁网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11月25日,全国钢材社会库存指数2025-07-05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2025-07-05
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印发《违法违规使用医疗保障基金举报奖励办法》
国家医保局消息,近日,国家医保局、财政部联合制定了《违法违规使用医疗保障基金举报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奖励办法》),该办法将于2023年1月1日正式施行。现就《奖励办法》解读如下。一、《奖励办法》出台背2025-07-05- 欧元区两大经济体的私营部门活动11月份萎缩,描绘出或已陷入衰退的欧元区惨淡景象。S P Global发布11月份法国综合产出指数初值,报48.8,跌至2021年初以来的最低水平,跌幅高于经济学家预期,2025-07-05
- 参考消息网11月25日报道 俄罗斯《观点报》网站11月23日发表题为《俄石油限价沦为形式》的文章,作者为奥莉加·萨莫法洛娃。文章摘编如下:欧盟终于要为“西方将对俄罗斯石油设定何种价格上限”的问题画上句2025-07-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