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天量信贷创新高 近5万亿元资金流向何处?

□企业贷款主要流向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等领域
□1月PMI再度恢复至50.1%的月天亿元荣枯线上方,叠加去年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设备更新改造贷款的量信流高增长,预计制造业贷款投放强度仍然较大
◎记者 张琼斯
央行数据显示,贷创1月,新高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近万刷新单月最高纪录。资金这些资金主要流向了哪些领域?何处
分析人士认为,企业贷款力撑信贷总量增长,月天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等领域是量信流信贷的主要投向;而居民贷款表现仍然偏弱,表明居民收入预期暂未扭转,贷创地产需求修复也尚需时日。新高
多因素驱动企业贷款放量
企业贷款是近万撑起天量信贷的绝对主力,特别是资金企业中长期贷款。
数据显示,何处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月天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68万亿元。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新增3.5万亿元,同比多增1.4万亿元,单月增量和同比多增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分析人士认为,经济回暖、政策靠前发力、重大项目密集开工、贷款与债券的“跷跷板”效应等因素,综合推高了企业贷款规模。
供需两端都为企业贷款的高增长作出了贡献。研究员郭其伟表示,从需求侧看,在前期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落地过程中,项目配套融资需求带动了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从供给侧看,银行前期储备的对公项目往往在1月率先投放。同时,政策端“稳经济”诉求较强,要求银行适度靠前发力。
经济复苏与随之而来的信心修复也很关键。“企业中长期贷款显著多增,反映出元旦后重大项目开工积极,以及企业对未来经济向好发展的长期信心。”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表示。
与此同时,由于当前企业发行债券的成本偏高,部分企业的发债需求转向了贷款。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信用债利率过高,企业发行长期限债券会过早锁定成本。因此,1月的“贷债跷跷板”效应依然较为明显。
数据显示,1月票据融资减少4127亿元。对此,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程强表示,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多、票据融资减少表明1月的信贷更多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效果更好。“1月票据利率陡峭上行,表明金融机构的信贷项目十分充足。”李奇霖表示。
贷款主要流向基建和制造业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1月企业贷款主要流向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等领域。
首席宏观分析师张文朗判断,企业中长期贷款的主要投向包括交通水利、能源网络、信息物流、地下管廊、高标准农田、国家安全设施等基建项目,以及科技创新项目。
“大型传统基建贷款是投放主力,制造业贷款景气度也较高。”王一峰表示,1月PMI再度恢复至50.1%的荣枯线上方,叠加去年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设备更新改造贷款的高增长,预计今年初制造业贷款的投放强度仍然较大,特别是江浙地区银行的信贷投放情况较好。
多位市场分析人士持有类似观点。资深宏观分析师钟林楠表示,当前基建和制造业的融资需求偏强,这可能与1月以来地方重大项目融资较为集中有关;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梁凤洁判断,1月企业贷款增长亮眼,主要是由基建和制造业带动。
李奇霖认为,由于政策面持续推动“保交楼”,房地产开发贷款可能也是一个重点投向。
居民加杠杆意愿不足
1月,住户贷款未见显著提振。数据显示,1月住户贷款增加257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4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231亿元。
宏观首席分析师董琦表示,企业与居民贷款需求分化,表明地产与消费不强,居民收入预期也尚未扭转。2022年以来,在多重因素叠加作用下,居民加杠杆意愿不足。一方面,居民就业、收入以及对房价的预期转弱,居民购房意愿偏弱;另一方面,2022年各类资产表现低迷,居民风险偏好趋于保守,倾向于提前还贷。
“按揭贷款早偿压力较大。”王一峰认为,1月居民中长期贷款结构可能延续了前期“经营贷强、按揭弱”的特点。新发放按揭利率大幅下行,居民可替代性低成本融资的可得性大幅增加,而资产端投资收益率趋于下行,这些都与存量按揭利率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刺激了居民按揭贷款早偿意愿的提升。
1月居民户存款新增6.2万亿元,同比多增7900亿元。分析居民短期贷款,李奇霖认为,居民收入的稳定性未完全得到确认,居民的消费倾向也就没有大幅改善,出现居民存款增多、贷款需求减少的情况。
相关文章
良品铺子遭高瓴“清仓”,三只松鼠被IDG“抛弃”,零食赛道不香了?
11月22日和11月23日,603719.SH)股价持续下跌,一反本周一走出“准地天板”的行情。截至11月23日收盘,最终报收35.33元/股,当天下跌0.98%。11月20日晚间,良品铺子曾发布公告2025-07-07- 本报记者 蒋政 郑州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给我们农民吃了定心丸。还提到要建设农业强国,这让我们基层人员感觉到我国农业发展将大有文章可做。”近日,党的二十大代2025-07-07
2023年开门红陆续揭幕,储蓄型产品受热捧,有望带动保费增长
来源:北京商报进入四季度,一年一度的开门红号角吹响,陆续有保险公司的开门红产品亮相。尽管业内偶有淡化开门红的声音,但是,部分头部保险公司已开始摩拳擦掌。国寿寿险一如往常,率先启动开门红,推出鑫享未来两2025-07-07- 本报记者 彭 妍今年以来,包括中银理财、招银理财、光大理财、交银理财、浦银理财等在内的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先后发布费率调整公告,对旗下理财产品的相关费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下调,部分理财产品的费率低至零。星2025-07-07
- 永辉超市后沙峪店)顺义区商务局工作人员张海亮告诉记者,目前,顺义区组建了以石门市场、顺商集团等4家国有企业,物美、山姆等6家连锁品牌企业和美团买菜、叮咚买菜等3家重点电商平台为骨干的保供企业队伍,连同2025-07-07
- 来源:进击波财经我想,我们的器官和生理结构仍然没有适应人类几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变。比如说,人类的脊柱是造物主设计给需要劳作、奔跑和狩猎的人使用的。所以现代白领之所以容易腰椎间盘突出、颈前倾,是因为生活2025-07-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