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药被炒成减肥针不能只看“神效”不顾风险

  发布时间:2025-07-08 17:29:15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 观察家只看“有效”、不顾“有毒”,对待减肥药的态度需有所改变。“一针就不饿了,满满的饱腹感”“用完一支,掉了5斤”“医护人员自己也在用”……近期,国内社交平台频现“减肥针”的分享。一种名为司美格鲁 。

■ 观察家

只看“有效”、神效不顾“有毒”,降糖减肥对待减肥药的药被态度需有所改变。

“一针就不饿了,炒成满满的顾风饱腹感”“用完一支,掉了5斤”“医护人员自己也在用”……近期,神效国内社交平台频现“减肥针”的降糖减肥分享。一种名为司美格鲁肽的药被降糖注射剂,正在被私下转卖,炒成作为减肥药使用。顾风

随着社交平台“方便”“有效”的神效言论扩大,该药的降糖减肥使用人群已悄然从肥胖症患者扩大至瘦身爱美人士。旺盛的药被需求刺激下,部分地区医院、炒成药房出现断货现象,顾风其价格节节攀升,1.5ml的司美格鲁肽注射剂公开售价约650元一支,而在部分地下市场的“药代”价格甚至飙升至千元以上。

如此火爆的市场的确有些出人意料,但这应该引起警惕,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处方药有被滥用的风险,一些人或因为减肥而因小失大。

被称为“减肥神药”的司美格鲁肽,属长效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能够抑制摄食中枢,让患者食欲下降,抑制胃排空,产生饱腹感。用GLP-1受体激动剂治疗糖尿病,也是基于这一原理,吃得少,血糖就会下降。其实,不仅司美格鲁肽如此,其他GLP-1受体激动剂也受到程度不同的追捧。

据了解,司美格鲁肽于2021年4月在国内上市,目前在中国获批的适应症仅为2型糖尿病,并不推荐非糖尿病人用来减肥。

要知道,作用与毒副作用,是处方药的一体两面。司美格鲁肽对于特定的适应症,的确具有一定的减肥作用,但临床试验发现不良反应为胃肠系统疾病,包括恶心(十分常见)、腹泻(十分常见)和呕吐(常见),还有说明书明确警示,该药可导致肝肾损害,甚至诱发甲状腺C细胞肿瘤。

因此,司美格鲁肽即使作为降糖药使用,也有严格的适应症与禁忌症。即便明确可用于减肥,也只适用于极少数特定的肥胖患者,有些原因导致的肥胖(如激素分泌异常等),若使用司美格鲁肽减肥,则可能适得其反。

所以,减肥不能只看“有效”的一面,却选择性地无视“有害”的另一面。但遗憾的是,好身材具有很强的诱惑性,以至于很多肥胖者盲目使用、选择性地忽视毒副作用,导致减肥“神药”或“神招”一经出现,往往会迅速流行,近期司美格鲁肽受追捧,也是这种现象的再次延续。只看“有效”、不顾“有毒”,对待减肥药的态度需有所改变,否则造成严重后果时往往为时已晚。

为避免滥用,有关部门应按照处方药的管理规定,对于夸大宣传、不凭处方随意销售甚至当作网红产品进行代理与推广等行为进行治理与打击,让包括司美格鲁肽在内的被减肥者错爱的药品回归其本来面目,根据医嘱及药品说明书合理使用。

□罗志华(医务工作者)

  • Tag:

相关文章

  • 港媒:为什么华盛顿必须谨慎应对台湾问题

    香港《亚洲时报》8月30日文章,原题:为什么华盛顿必须谨慎应对台湾问题 自从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8月初到访台湾之后,台北便成了美国议员例行目的地。美国总统拜登据称曾劝佩洛西放弃此访,且并不乐见随后的团
    2025-07-08
  • “浙江义乌要求下架槟榔”上热搜!长期嚼槟榔会有多大危害?

    #浙江义乌要求下架槟榔#冲上微博热搜,据红星新闻报道,义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表示,近期上级有关部门要求,“浙江省内的食品经营者不得销售食品包装和标签标识的槟榔制品。”“这个通知基本是永久性的,
    2025-07-08
  • 槟榔被多地市监局下架,近千亿产业或被按下暂停键

    “请广大经营户自觉下架处理,我局将按照相关法律和政策要求,近期内开展专项清理行动,对相关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查处。”近期,全国多地市场监管部门纷纷下发类似通知,要求商家下架在售槟榔及槟榔制品。红星资本局不
    2025-07-08
  • 广东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例

    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情况9月19日0-24时,全省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例东莞1例)。全省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2例广州6例,深圳5例,佛山1例);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21例广州9例,深圳2例,珠海
    2025-07-08
  • 银保监会:保险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 可提供年金保险等产品

    记者今天22日)从银保监会获悉,银保监会近日发布《关于保险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保险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可提供的保险产品种类。具体有,年金保险、两全保险,以及银保监会认定的其他
    2025-07-08
  • 员工未回微信被辞退!法院判赔

    转自:青瞳视角随着微信聊天的普及,很多公司在工作时已习惯用微信工作群传达通知,包括考勤、布置工作等。蚌埠一男子因为在微信群内未回复也未执行通知,被用工单位辞退,其一纸诉状将用人单位起诉至法院。近日,蚌
    2025-07-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