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11月10日,推动凸显作为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系列活动之一,新兴效上海(闵行)2022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峰会有10个生物医药重大产业项目落地签约,产业产业总投资达50亿元;5名海内外高端人才也与闵行区生物医药企业正式签约。融合
上海“1+5+X”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布局 本文图片均由上海市经信委供图闵行是集群集聚上海市生物医药新一轮“1+5+X”产业布局的重要承载区。相关数据显示,发展2021年,上海生物该区生物医药产业工业总产值312亿元,医药同比增长近30%,推动凸显增速位居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一。新兴效继成功引进信达生物、产业产业威高研究院、融合云南白药、集群集聚康方生物、发展正大天晴等一批重大产业投资项目之后,上海生物今年闵行区已开工和拟开工的生物医药产业重大项目达22项,总投资219.5亿元,已逐步成为上海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活跃增长极。
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张江药谷)不仅仅是闵行。过去一年来,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上海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以张江生物医药创新引领核心区为轴心,以临港新片区精准医疗先行示范区、东方美谷生命健康融合发展区、上海湾区现代制药绿色承载区(又名金海岸现代制药绿色承载区)、北上海生物医药高端制造集聚区和南虹桥智慧医疗创新试验区为依托,发挥市级特色园区品牌效应,共同构建“1+5+X”生物医药产业空间布局。
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表示,生物医药是上海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集中精锐力量发展突破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也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支柱产业。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链条齐备、创新资源富集、综合配套优势明显,产业发展在国内保持领先地位。今年以来,上海生物医药展现出强大的产业韧性和创新活力,诸多企业在抗击疫情期间作出积极贡献。从未来趋势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本盘没有变、在新发展格局中应有的地位没有变、长期向好的态势没有变。
上海“1+5+X”生物医药产业空间布局之一的南虹桥智慧医疗创新试验区擘画愿景
生物医药产业是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柱,是上海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和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的重要抓手,也是党中央赋予上海“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重要使命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
遵循中央决策部署,上海正在积极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呈现出产业体系完备、创新能力领先、产业人才富集、临床资源丰富、国际化程度高等优势特点。2022年1月20日,《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明确上海将瞄准生物医药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方向,深入实施“张江研发+上海制造”行动,构建“研发+临床+制造+应用”产业链政策支持体系,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和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经上海市政府同意,《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本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也从2021年6月1日起实施,主要目标是立足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础,抓好优势领域突破、创新策源引领、重点区域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和龙头企业打造,完善“1+5+X”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新布局,通过三年的努力,全市生物医药制造业年度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800亿元。
在推动园区特色化发展和区区联动合作方面,若干意见明确,优化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布局,重点打造以“张江药谷”为引领的张江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持续建设临港新片区、奉贤、金山、宝山、闵行5个集聚发展产业基地,在徐汇、松江、青浦、嘉定、普陀等区培育特色产业载体;加强对跨区产业合作项目的指导协调,加快构建全链条的产业信息平台,探索完善区区合作和利益分享机制。到2022年,本市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共推出可用空间近12500亩,物业630万平方米,实现制造业总产值超过1700亿;目标到2025年,共计推出可用空间近26000亩,建成1个千亿级园区。
在闵行,规划面积2.15平方公里的“浦江基因未来谷”将按照“一体两翼”布局,建设一个“核心发展区”(国际生命健康城)和两个“特色集聚区”(先进制造产业基地、未来拓展区),形成集研发制造、总部运营、检测服务等基因全产业链生态,力争到2025年,实现基因相关产业营收100亿元,集聚基因相关企业200余家,打造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基因产业新高地。
闵行区规划面积2.15平方公里的“浦江基因未来谷”效果图首创频出
在政策和规划的指引下,今年上海出台了2022版产业地图,进一步优化了新型产业体系布局。其中在生物医药领域,重点推出了生命蓝湾、东方美谷、湾区生物医药港等7个特色产业园区,总面积42平方公里,可供产业用地1.2万亩,可租售物业面积570万平方米。特别是生命蓝湾,近两年集聚了全市40%的生物医药项目。去年首届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上签约的86个重点项目,正加快在这些优质载体空间上落地,实现了“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
有了土地和空间,好项目、好产业纷至沓来,上海生物医药创新策源能力持续升级,众多创新成果脱颖而出,实现多个“全国首创”。截至目前,今年已新增获批4个1类国产创新药,暂列全国第一。除了璎黎药业于11月9日获批上市的抗癌新药林普利塞外,此前还有复宏汉霖的(抗癌新药)斯鲁利单抗注射液、乐普生物的(抗癌新药)普特利单抗注射液、华领医药全新机制的(糖尿病治疗)原创新药多格列艾汀片;在医疗器械领域,新增通过国家创新特别审批程序上市的医疗器械产品6项,“首款国产PD-1单抗”“全球首款吸入式新冠疫苗”相继面世,实现多个“全球/全国首创”。
上海一直是生物医药产业的人才高地,过去一年,高端产业人才规模进一步扩大。上海拥有24.1万产业人才,国家级人才1000多位,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的院士等高水平人才占全国1/4,位居全国前列。
与此同时,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不断优化,龙头和骨干企业成长壮大,逐步形成了创新要素富集、国际化程度高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产业基础与竞争力明显增强,有26家生物医药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占总数1/4,位列全国第一。其中,联影医疗上市首日市值突破1500亿,成为2022年科创板最大IPO;全球TOP 20药企和医疗器械企业中分别有18家、17家在沪设立中国区或研发总部,国际化程度在国内首屈一指。
以“共济未来,万物‘升’长”为主题的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11月14日开幕后劲十足
今年以来,上海的生物医药重大项目建设签约又取得新进展,新开工重大项目32个,投资金额近80亿元,包括碧博生物的大规模CDMO综合平台二期、伯杰医疗产业基地建设项目、直观复星总部及产业化基地,以及和黄药业研发能力和生产质量提升改造项目等,未来预计可新增形成超200亿产业规模,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此外,今年新签约生物医药重点项目42个,投资额368亿,如博锐生物投资20亿落地闵行、乐土生命科技在宝山投资建设30万升的CDMO生产基地。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刘平认为,这一大批新签约项目,显示了本市生物医药产业强大的发展后劲。去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过7617.14亿元,其中制造业产值达1712亿元,同比增长12%。从今年前三季度数据看,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6166亿元,同比增长4.6%;制造业产值达1345.45亿元,同比增长5.5%,与1-8月份相比,累计增速又提高了1.6个百分点。以上这些数据,展现了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强大韧性与活力。
这种后劲,也体现在企业排名上。今年8月,上海医药第三次登榜《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名单,排名较去年上升7位。上海医药集团执行董事、总裁左敏披露,上药控股的临港新片区医药大健康国际产业园区项目,未来将借助上海在自贸区等方面的创新政策,打造具有国际资源配置能力和国内优势政策高地的创新平台。
而在短短两年时间里,以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为主要承载空间,宝山区生物医药产业产值今年1-9月同比增长18.7%,增速位列全市前列,两年来产值年均增速71%。去年,该区生物医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超400%,从2020年全区生物医药企业不足百家,到目前已近400家,数量每年翻番,迅速集聚了复星、上药、宝济药业、药物牧场等一大批头部企业。在“2021中国新技术药物企业创新力TOP30排行榜”中,宝山企业占据4席。
宝山区副区长翟磊表示,生物医药是宝山奋进“北转型”、建设“主阵地”的重要发力点。6平方公里的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是全市“1+5”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园之一,今年获批全市唯一“上海创新型疫苗科技园”,正在打造“上海高端诊疗设备产业创新基地”。可以说,宝山生物医药产业后劲很足,极具想象空间。
11月14日,以“共济未来,万物‘升’长”为主题的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拉开大幕,国内外龙头企业、创新主体将一起重磅发布“生物医药上海愿景”,协力同心勾勒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未来3-5年的发展布局,彰显上海生物医药百川奔流的产业创新活力、积厚成势的产业高地风貌、前景广阔的产业发展未来。
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一图读懂相关文章
- “原来我们的进口樱桃基本上是从智利空运,现在为什么海运就能实现?都是因为数字化的功能。”在22日开幕的2022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上,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小文在谈到提升供应链效率时表示,数2025-07-07
- “有时感觉我的存在就是对某些人的一种挑衅”芬兰总理桑娜·马林“热舞风波”发酵两周来,这位85后女性领导人在不同场合热舞的视频接二连三流出。对于私生活频频被公诸于世,马林近日在公开演讲中作出回应,强调自2025-07-07
- 本报记者 杜雨萌8月2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为保障节假日期间猪肉市场供应,将会同有关部门自9月份开始分批次投放政府猪肉储备,并指导地方联动投放储备。同时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维护市场正常秩序。建议养2025-07-07
- 转自:保险报网本报记者 胡杨在息差收窄背景下,商业银行正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改善盈利结构。不少银行争取基金托管牌照,加速业务转型。近期发布公告称,该行已取得证监会《关于核准成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证券投资基金2025-07-07
- 换帅之后,这是李欣第一次作为董事会主席出现在业绩会。图片来源:华润置地业绩会8月31日,华润置地公布2022年上半年业绩,期内实现综合营业额728.9亿元,同比下降1.1%;股东应占净利润106.0亿2025-07-07
数字虚拟人成高管!网龙旗下公司任命国内首位虚拟人CEO,业内人士:炒作意味强
虚拟人能当领导吗?虚拟不光能直播,甚至还能当公司CEO。近日,网龙公司00777.HK)通过其官网发布公告称,旗下子公司福建网龙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任命首位虚拟数字人高管唐钰出任轮值CEO。公告2025-07-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