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不动”的中年打工人,选择在海外寻找新方向

【口述】“干不动”的干不动中年打工人,选择在海外寻找新方向
实习记者 王月竹
记者 周姝祺
34岁的年打李莉离开了已经工作七年的通讯行业大厂。她没有选择继续在国内大公司兜转,工人而是选择寻找新方将目光投向了海外。
在她看来,海外一线城市大公司的干不动节奏太快,压力太大,年打长期以来的工人高压工作已经让她身心俱疲;但回到家乡小城市,气候并不喜欢,选择寻找新方也不在她的海外考虑范围之内。李莉意识到,干不动她在国内的年打选择余地已经不多,去海外寻找机会也许是工人值得一试的选项。
逃避国内竞争激烈的选择寻找新方工作环境,转而到海外寻求事业发展,海外似乎正在成为一部分中年职场人的新选择。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从国内前往海外生活的累计人数达到1000万左右,具备技术实力的人在海外企业更受到青睐。
随着国内部分行业红利消失,“996”、性别歧视、年龄歧视、恶性竞争等问题愈发显现,不少到了而立之年的“打工人”,选择远赴重洋,在异国他乡开拓事业的“第二春”。
在海外工作的中年职场人,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吗?界面职场采访了两名选择在海外工作和生活的“30岁+”职场人,了解他们过去与现在职场生活的变化。
李莉,前国内大厂企业文化模块负责人,现任澳州上市公司市场专员
在国内的时候,我在深圳一家通讯大厂做企业文化模块负责人,算是一个小管理者。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我需要经常出差到全球各地分公司拜访海外客户,常常搭完一架红眼航班,又是一架红眼航班,长期处于连轴转的状态中,完全没有任何休息。
有时从公司下班以后,我就得赶紧乘过境巴士赶到香港,然后再搭红眼航班飞到欧洲。落地以后,那边就是白天,所以一下飞机我又得赶快开始工作,直到国外时间下班,最后几乎24小时都没有闭眼休息。
在经历长期高压和24小时无休的强负荷工作后,身体不堪重负,我终于选择了离职。选择海外工作,是基于多点考量:第一,我承受不了一线城市的普遍高压和快节奏了;第二,不想回到家乡小城市,气候太阴冷了;第三,我有过英国留学的经历,对国外文化相对熟悉。权衡之下,我瞄准了适合“养生”的澳大利亚。
2014年,我成功拿到南澳和西澳两个州的担保邀请,随后登陆阿德莱德,找到了一份当地华人报社的工作。两年以后,我又来到布里斯班,成为一家上市珠宝公司的市场专员,负责中国市场的营销。
进入现在的公司工作,我感觉更加被尊重。我拿到现在这家公司offer的时候,其实是怀着孕的。要入职时,我跟HR和部门经理讲了实际情况,并且表示如果公司因此需要重新考虑,我完全理解。我的部门经理只说了一句话,我一直记到现在:“We need your brain, not your belly.”(我们需要的是你的脑子,不是你的肚子。)
这边的工作氛围也和我曾经的职场环境不太一样,大家都非常看重work-life balance(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我到现在其实都没有完全适应,甚至有时候会感觉惶恐。
前段时间工作量很大,我需要在社交媒体上做营销以及战略性部署工作,但同时又要照顾孩子。我跟领导商量,能不能等孩子睡着之后,我再上线工作,保证不会耽误工作进度。领导当时就说:“工作可以稍候。就算你不做这个工作,地球也不会停止转动,但是对你的家庭来说,如果你出问题了,家庭就会真的停转。”
尽管有领导“打包票”,但我还是很难改掉多年的工作习惯,要是哪天有事请假了,我晚上都会偷偷上线,然后把工作做完,要不然心里会难受。现在这段时间,工作量比较小,每天好像没啥事干,我就会跟经理说,你们有什么多余的工作尽管扔给我。就这样,同事们都会觉得我工作太拼命了。
客观地说,这边三份工作的强度加起来可能才跟国内一份工作差不多,相比国内还是轻松不少。这也意味着我的薪水并不算高,可能仅仅是这边蓝领的一半。在空余时间,我还开了一个留学工作室,如果真的闲下来了,我会觉得是在浪费时间。
相比于薪资,最突出的问题是职业发展非常受限。从进公司的第一天起,我就清楚升职可能性为零。因为华人毕竟不是本地人,能听懂当地笑话都算不错了,要想完全融入文化还是比较困难,所以通常公司要提拔员工,都不会把华人当作首选。
除此之外,这里的决策方式也更多是领导说了算。头脑风暴的时候,如果领导提出了建议,大部分同事还是会随声附和。正因如此,现在这家公司其实比较缺乏创新氛围。
回想起来,我待了快三年,每一年的营销方案都没有特别大的变化,而国内的营销创新可以说是层出不穷。我现在如果回国工作,都不知道能不能适应了。对于追求事业、工作价值感的人来说,选择海外工作一定要做好和国内落差比较大的心理准备。
王坤,前国内游戏公司游戏策划,现在澳州担任赛车游戏策划
我是北京人,85后,2018年受公司内斗影响被裁员后,就到了澳大利亚工作。
我大学专业其实是物理和VR相关的,但毕业之后一直在从事游戏策划工作,包括来到澳大利亚之后也做策划,主要就是因为自己从小就接触游戏,也很喜欢玩游戏,希望做出好游戏。
来到这边以后,我发现同事间的合作模式确实和国内所在企业不一样,大家想的都是如何发挥各自优势,怎么合作,才能把游戏做得更好。拿赛车游戏举例,如果我提出一个油门刹车的需求,这边程序员就会积极地反馈我怎么做,可能还会给我补充一些细节。
我所在的国内公司可不是这样。策划如果说需要油门刹车,程序员就会问你:“哪脚油门?哪脚刹车?这油门能踩多深?3厘米还是5厘米?”他们得把这种细节抠清楚了才能做,就是为了避免被“甩锅”。不得不承认,这样做责任分工非常明确,大家不会办错事,但同时也很难把事情办得出彩。
个人来说,我是不太认同这种工作文化,所以同事里感觉“对路”的也很少。并且,有时候在工作中和同事合作,分配任务的时候,有人会说这也做不了,那也太忙做不了,但最后汇报工作成果的时候,他又很会抢功,把别人的劳动成果占为己有。
我在国内辗转过游戏大厂、小厂,都很少和同事交朋友,朋友圈也是屏蔽同事。或许是不屑于维护这种人际关系,我没有通过公司内部“政治斗争”的方式存活下来。
事实上,即使避开了这次内部斗争,在普遍年轻化的国内游戏行业,也还要经历比互联网行业更普遍的“35岁危机”。一旦年龄大了,工作效率拼不过年轻人了,除非升上管理层,否则通常只能等待被降薪、裁员的命运。
选择来到海外工作和生活是我综合考量后的决定。在国内时,我的年薪要比现在的40万人民币年薪更高,但与此相对应的是生活成本也很高。我想,换个环境之后,消费与工作收入也许会更加平衡,工作与生活也可能更加平衡。
在这边的游戏公司,我没有年龄焦虑了。我的同事里有比我年轻的人,但也有很多比我岁数大得多的人。这里的工作文化是相信员工的工作经验、资历和能力,而不是更在乎效率和性价比。如果一个人做了十年游戏音效,同时也有成绩,他们就会相信这个人一定是这方面的专家。
没有复杂人际关系和“35岁危机”,但别的问题也同样存在,比如就业机会少。
可能是因为华人身份,也可能是能力不足,我在这边的求职经历挺坎坷的。来到澳洲的三年内,我往游戏公司投的简历基本上都石沉大海,直到今年才机缘巧合找到一份游戏策划工作。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只能去仓库搬砖维持生计。
这种工作比较低端、基础,公司管理非常严格,我们不能玩手机,没有午休,只要是工作时间就必须一刻不停地干活,完全被当作不停运转的“永动机”。但是没办法,合适的工作机会实在是太少了,虽然搬砖和之前国内工作相比落差很大,但也只能放平心态,先凑合干着。
总体来说,入职现在的游戏公司后,我对工作和生活状态都挺满意。公司很尊重个人能力和经验,脚踏实地好好干的话,一定是会有回报的。另一方面,我未来也希望尝试做做餐饮,开个煎饼摊什么的,如果真能做起来的话,开到80岁都行,应该还是比干游戏要强一些。
(应受访者要求,采访对象均为化名)
相关文章
- IT之家11月22日消息,据TheRegister的报道,英特尔合同芯片生产部门的负责人RandhirThakur已经辞职,该报道得到了英特尔的确认。Thakur将继续领导英特尔代工服务到2023年第2025-07-06
突发!俄罗斯飞地遭欧洲一国“封锁”!俄外交部:是公开敌对行为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6月17日,立陶宛铁路运输部门通知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从18日起将停止为俄罗斯向该州运输被欧盟列入制裁目录的商品提供过境服务。加里宁格勒州是俄罗斯在波罗的海地区的一块飞地,位于2025-07-06正邦科技400亿项目藏玄机:炒股价?产业基金输血?大股东股票质押率“爆表”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导语:作为养猪大户的,在资金链极度紧张之际,却又计划上400亿的新能源项目。如此大手笔,究竟是蹭热点炒作股价,还是可能利用新能源项目找电网要资金2025-07-06罕见操作!佳源国际控股两度闪崩,授予员工1.3亿股,一度暴涨94%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见习记者 文夕房地产行业雷声接连不断的情况下,房企优化裁员、降薪停薪属于常规操作,一家已暴雷的房企却来了一波反向操作。佳源国际控股2768.HK2025-07-06- 601077.SH,3618.HK)收到千万罚单,相关责任人也收到相关行政处罚。11月21日,重庆银保监局披露的罚单显示,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违法违规事实共有九项:审查审批不尽职,超需求发2025-07-06
- 参考消息网6月20日报道 据路透社迪拜6月20日报道,伊朗外交部发言人赛义德·哈提卜扎德20日在一场电视转播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德黑兰愿意与世界大国达成一项“不错的协议”,他指责美国令旨在恢复2015年2025-07-06
最新评论